教学科研

我校艺术设计学院团队编制《北京花园城市自然带》地图在京亮相

近日,艺术设计学院教师董瑀强团队应邀完成的《北京花园城市自然带地图在《北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》白皮书新闻发布会上发布。



5月22日是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。在当日举办的发布会中,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林晋文介绍到,自然带的概念是北京首创,2021年以来,市园林绿化局在城市公园、林地绿地区域内保留较大面积且具有良好连通性的区域,通过保留枯木落叶、恢复乡土植被、搭建本杰士堆和昆虫旅馆、悬挂人工鸟巢、改造小微湿地等措施,建成自然带558处,包括生物多样性示范区、生态保育小区、OECMs潜力区等,形成“点线面”结合的生态网络。他表示,《北京花园城市自然带》地图,直观展示了市民生活区域周边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,针对自然带的概念和类型进行了科普。



该地图详尽地展示了北京市各行政区内生物多样性示范区、生态保育小区、OECMs潜力区的精确坐标与数量信息,作为该类型地图设计的首创,设计中兼顾了数据精度和视觉温度的平衡,实现了专业数据的大众化传播,为首都花园城市建设提供了创新性的设计支撑。



接到任务后,艺术设计学院项目团队历时一个半月,完成了数据集成与可视化攻关,整合了北京市16个行政区、337个街乡镇单元的自然带单元矢量视觉信息,并创新性地开发了三级生态梯度符号系统,确保了信息识别度和审美意趣性的兼顾,形成了“空间数据—生态语义—视觉转译”的三重检验机制,破解了专业地图“信息过载”的设计难题。


目前,研究团队正基于此成果深化“数字化、交互化”的延伸性研究,为后续“北京市花园城市数字化地图”的制作奠定技术基础。设计团队人员名单是:董瑀强、王寒、连琪雯、张美怡、王艺涵、王临卓等。